澳帆文化丨让你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医疗文化(下)
治愈,帮助和安慰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一位医生特鲁多(E.L.Trudeau)的铭言:“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世间,至今仍熠熠闪光,被刻在很多医院的显要位置,并常常在医患沟通中被医生引用。其作用不仅是向患者告知医学的局限性和无奈,也是提醒医者自身要把人文关怀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关怀和安慰。
裸露的钢筋,无尽的爱
哈佛医学院附属的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是一座新落成的现代化的住院大楼,里面有一面裸露着钢梁、没有完工的墙,成了世界各地前来参观学习者的必经之地,其背后的故事就是 医疗文化 的代表 。
与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一墙之隔的是波士顿儿童医院,大楼建造时住了一群白血病患儿,孩子们经常趴在窗边,看工人们干活成了他们每天的乐趣,虽然素味平生,但小病友们早都习惯了这些带着安全帽的大朋友们每天早晨隔着玻璃挥手微笑的问候。
有时工人们用大楼的钢梁做画板,刷上对孩子们的问候,有时还会用五彩缤纷的颜色写上孩子们的名字,小病友们每天都欢呼着趴在窗前寻找自己的名字,这像一缕阳光,照亮了阴霾冰冷的病房。
窗外的工地越建越高,钢梁上的名字也越来越多。有的名字,送走了病情好转的孩子,有的名字,见证了生命最后的光华。书写在钢梁上的,不仅仅是名字,更是为坚强的孩子们送上的一声喝彩,对这些鲜活的生命最深的祝福。
大楼建成后医院专门保存了这面墙,记录下来建筑工人和孩子们的故事,时刻提醒医护人员对生命的敬畏,同时也籍此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关爱生命、呵护健康。